1. 千佛塔介绍
梅州市千佛塔寺位于梅州市区东郊,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
2. 千佛塔的历史
答案是:千佛塔全年 9:30-21:00。
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千佛塔,其大门和大殿是免门票,全天开放,登塔要付费(但有时不开放)。
梅州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原塔建于修慧寺,因寺毁,清乾隆初年嘉应州官王者辅将铁塔移于梅城东岩山顶,上面盖亭宇,周围筑栏杆,并砌石阶,以供游览者登临观赏。
3. 千佛塔怎么走
到六层,看起来像是个讲道的地方,柱子上有『吉祥如意符』,沿著地图南边走过去左边,把沿路的三个烛台点亮就可以往『第七层』前进。第七层要先走过罗汉图到最右边,然後再从下面走到中央南边去点亮烛台,接著回右边,楼梯後面有小宝箱(紫菁玉蓉膏、透骨钉),之後就进军『第八层』罗。以下的○代表错误格子,●代表正确的通过路线,※为僧人,◎为烛台,x是空地( 发文会被缩成一团,所以用x隔开)。→●●○○○●●●○○●●↓x○●○○●●○●●●●○↓x○●○○●○○○○○○○↓x○●●●●○○○○○○○↓xxxxxx楼x○○○○○○●●●○○○↓xxxxxx梯x○○○○○○●○●●●●← ┌点亮後 →↑○○○○○○○●○○○○○○xxx○○○○●○○○xxxx○○○※○○○xxxxxxx◎
4. 千佛塔简介
云冈石窟千佛塔高十八米。
5. 千佛宝塔在哪里?
福州著名的有乌塔,白塔,罗星塔,金山寺塔,千佛陶塔,圣寿宝塔,瑞云塔等等
6. 千佛塔的由来
性空山老祖殿依崖而建,是开山老祖李老祖修行坐化德的道场。
据传,李老祖乃太原府人氏,与在武乡县城(原段村)中造千佛塔的闫和尚闫福江在五台山是师兄弟。一天夜间,两人同时梦见自己的归宿宝地。闫福江梦中所见之地是前湾后山,村坐中间的武乡段村。李老祖梦中所见之地是山峦叠嶂、奇峰异水的黎城性空仙界。于是两人离开五台山,栉风沐雨,持钵化缘,一路寻找。
一天,两人走到武乡境内的段村。闫福江说自己在梦中所见正是此地,于是不再前行,而是住下来筑庵修行,后来造了千佛塔。在那儿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而李老祖则继续前行,经历千幸万苦,找到了黎城县的性空山后,便幽隐山中。他在静养身心之余,采药行医,拯救百姓。直到清嘉庆己卯年正月十三功德圆满,坐化于老祖殿内一古藤坐椅上。经考证,其坐化距今已有250余年。
关于李老祖,在性空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据说,李老祖坐化之后,其门徒将其扶到崖后石床上,并给他在身上披上布被,用石头封于崖内。李老祖的尸体经历两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其圆寂时的尊容并未改变,其遗体仍完整无缺地安卧在老祖殿后的石崖中,尸体未腐,而且 异香盈洞。二百多年来,附近村民或信男信女,如有灾病,则到其坐化的山洞前烧香跪拜,或伸手进洞撕其身上所披之布被块回去当药服用,则百病可除。据佛教界人氏说,这种肉身标本,只有国内只佛教胜地安徽九华山才有。
过了“登天梯”,便是“舍身崖”。其长10余 米,宽仅盈尺,似断桥,如栈道,横卧陡崖绝壁。相传,有一年,性空山与盘踞在附近金鸡寨的强盗发生冲突。为保圣地不受强盗侵袭,李老祖的弟子在此把守。当强盗攻打性空山时。李老祖的弟子在此与贼兵展开了殊死搏斗。由于强盗人数众多,性空山的弟子们伤亡越来越大,寡不敌众,为免遭贼兵侮辱,剩余弟子便在此跳下深崖,以保全性空山弟子的名节。正当贼兵闯过此关,往上冲时,一阵仙风吹来,贼兵都昏昏欲睡,不知所向,于是匆匆撤兵,再不敢来侵犯性空山。至此,这座悬崖便叫住“舍身崖”。
在性空山巅有一口老祖井。据传,当年李老祖在此定居修行后,便让弟子们在此挖井,以供生活之用。弟子们觉得在如此高山峰巅挖井,无异于缘木求鱼,是空费功夫,白费力气。可又不敢违背师傅的指示,只得硬着头皮挖掘。当他们把井挖成后,果然里面滴水未见。正当弟子们迷茫之际,李老祖让一个弟子把一碗水倒入井内,顿时,井内水如泉涌。从此,性空山上有了取之不尽的活泉水。直至今天,老祖井内的水清咧爽口,长年不断。许多信男信女以及附近村民,经常在此井内取水直饮,说是能消灾灭病,延年益寿
7. 佛教千佛塔
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文件《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岳西县法云寺千佛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岳西县有了第一个国家级不可移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响肠镇党委陈东先生委托响肠中学教师柯万英,考证法云寺千佛塔历史文化价值。经考证地方志、查阅全国佛教古建筑资料及古塔档案,得出结论:法云寺千佛塔为中国佛教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
法云寺千佛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明朝天顺六年(1462)《直隶安庆郡志》记载:“后冲法云寺,在治西一百里,东晋咸和元年童师菩萨创,洪武七年僧广敬重建。” 清朝重修法云寺碑记称 :“……潜北后山寺,古名法云,浮屠七级,建自东晋咸和年间,罗列磙子石诸灵迹,而世祀菩萨于大殿,咸丰之际,劫火四起,塔存而庙宇皆毁……”
此塔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距今1687年,塔龄属中国现存古塔第四位,四方塔第二位。1998年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是佛教产物,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全盛时期,各地大兴佛塔。东晋咸和元年,童师和尚于皖县(潜山县)造太平、西门、千佛、资福四塔。响肠法云寺千佛塔即建于此时。太平塔被张献忠义军毁掉,清朝重建;西门塔毁于清朝特大洪水;罗源山资福寺塔毁于1973年“学大寨运动”;2010年发掘地宫,得舍利子、祭器等国家一级文物六件;千佛塔幸存至今。千佛塔为楼阁式建筑,底座宽3.4米,高29米余,青砖垒砌,四方、七级、中空,每层有腰檐、栏顶、普柏枋、圭形门,塔壁内外有砖龛560个,每龛雕有一大二小三尊微型佛像,共计1680尊,故名千佛塔。古塔多为六方、八方、圆形,而四方古塔全国仅存四十余座。千佛塔历史仅次于“万塔之首”——洛阳白马寺齐云塔,比西安大雁塔尚早300年。全国现存著名古塔2000余座,晋代以前宝塔寥寥无几,千佛塔在全国古塔中排名第四,因此,堪称佛教历史珍品,世界文化瑰宝。
佛教初入中国时,与传统的儒教、道教常有冲突。为了生存,佛教与儒教、道教相妥协。千佛塔北面有菊花、莲花、太极图三种图案,象征着儒佛道三教。三种教义不同的文化印记并存于一处宗教场所,十分罕见。据此推知,儒、道、佛都曾在法云寺活动。三教高人齐集法云寺,共研教义,交流教旨。因此,法云寺千佛塔极具宗教研究价值。
千余年来,法云寺曾遭张献忠、太平军二度战火,而宝塔仍存,大殿拆于1952年。随着思想解放,宗教开放,近年来,四方信士捐款,国家大力投资,古寺有所扩建,2009年千佛塔再次全面修缮。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灭佛,禅宗面临劫难,二祖神光慧可受达摩心法,由嵩山少林护持佛经、佛像南下,一路逃难,在主簿镇二祖山那个荒凉的山洞里坐禅数月。今山中尚有“二祖洞”“祖师殿”遗址。当时的响肠镇属陈朝晋熙郡,陈朝对佛教较为宽容。陈太建九年(577年),二祖辗转来到法云寺,见庙宇森严,宝塔肃穆,遂卓锡于此。(此段内容是据禅宗发展史推测)
后来,慧可前往司空山传法。古书《传灯录》称:“初祖达磨传法给二祖之后,自于少林托化西归,二祖慧可于是一边随宜传法,度化众生,一边寻求法嗣,以付祖衣。” 隋开皇二年,二祖在司空山将禅宗衣钵、《楞伽经》传给了三祖僧璨;僧璨至山谷寺(天柱山三祖寺)再传四祖道信;道信于黄梅双峰传五祖弘忍;弘忍在黄梅传六祖慧能。此过程应验了达摩“一花开五叶,五叶结正果”的预言。不可否认,法云寺为困难时期的二祖慧可提供了最好的栖身之所,为中国佛教搭起了一座联通南北的桥梁。
法云寺旧碑记称:“世祀菩萨于大殿”,指明了法云寺从前主供地藏王菩萨。据传,唐高宗时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曾在此出家,后上九华山修成地藏王菩萨。
法云寺位于司空山二祖道场与天柱山三祖道场之间,是长江两岸佛教的一处重要驿站。自神光慧可、金乔觉卓锡以来,历代均有大德高僧在此设立道场,弘扬佛法。法云寺鼎盛于唐朝,其时方圆百里庵堂庙宇皆为其属庵。
现在,千佛塔景区保护面积1200亩,生态良好,四周山麓树木葱茏,珍禽啼鸣;寺后林间处处奇石,泉水叮咚;塔前百亩人工湖,鸥飞鹭翔,现作放生池加以保护;寺边杂树生花,竹木掩映,塔影湖光,风景旖旎。关于法云寺山中怪石、林间鸟兽、千年宝塔,以及佛教的美丽传说,足以写出一本故事集。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泊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