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原旅游集散中心地点
2015-11-21 07:35:38 顺丰已收件
2015-11-21 13:03:29 快件在【泉州】,正转运至下一站
2015-11-21 17:36:25 快件到达【泉州清濛集散中心】
2015-11-22 01:58:48 快件在【泉州清濛集散中心】,正转运至下一站
2015-11-22 02:33:08 快件到达【晋江总集散中心】
2015-11-22 02:59:07 快件在【晋江总集散中心】,正转运至下一站
2015-11-22 12:54:45 快件到达【太原小店集散中心】
2. 太原旅游集散中心地点电话
物流跟踪
快件到达 【晋城文昌集散中心】
2024-02-21 13:54:41
快件离开【长治高新集散中心】,正发往 【晋城文昌集散中心】
2024-02-21 10:23:25
快件到达 【长治高新集散中心】
2024-02-20 21:07:49
快件离开【太原小店集散中心】,正发往 【长治高新集散中心】
2024-02-20 17:12:28
快件到达 【太原小店集散中心】
2024-02-20 16:41:03
快件离开【北京通州集散中心】,正发往 【太原小店集散中心】
2024-02-20 05:27:48
快件到达 【北京通州集散中心】
2024-02-20 04:15:27
快件离开【上海集散中心】,正发往下一站
2024-02-18 15:30:21
快件到达 【上海集散中心】
2024-02-18 04:52:55
快件离开【无锡锡山华夏路营业部】,正发往下一站
2024-02-18 00:27:12
顺丰速运 已收取快件
2024-02-18 00:27:12
3. 太原市旅游景点
蒙山大佛。虽说蒙山大佛不像乐山大佛那么出名,可来到太原的人,还是不能将它错过的。整座佛像高大而有气势,很是值得一看。到达蒙山后会有很多游览车上山,建议还是坐车上去,因为路会比较长,还需要爬山。
晋祠。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将山水美景与宗祠建筑的特点完美的结合起来,既给人以美的感受,又能体会到一种历史感。
汾河二库。这是一个生态旅游点,很适合节假日去放松一下。它的位置比较偏。
4. 太原附近旅游区
太原周边有:植物园,动物园,迎泽公园,太原古县城,汾河公园,汾河二库,滨河公园,金桥公园,晋阳湖公园,台骀山景区,蒙山大佛景区,晋祠公园,五一广场,食品街,太原东方神起方特,迪斯尼海洋馆,万亩生态园,樱花沟,后沟谷,坞山游乐园,花卉园林,和平公园
5. 太原小店集散中心位置
最新 2024年1月19日 下午10:28:16 快件在【北京首都机场集散中心2】已装车,准备发往 【太原小店集散中心】 今天估计到太原 明天到目的地
6. 太原旅游集散中心地点在哪
顺丰快递从太原集散中心到晋城市最快需要1天时间。。。从太原集散中心到晋城市有310公里左右,还是比较远了,但现在的高速路很发达,加上顺风是国内知名品牌快递单位,很快的。
如果快递从太原集散中心到晋城市市区内,在正常情况下最快需要1天时间,不会超过2天时间。
7. 山西省旅游集散中心官网
YCU是运城关公机场,它是国内的机场代码。运城关公机场(Yuncheng Guangong Airport,ICAO:ZBYC,IATA:YCU),又称运城张孝机场,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东北方向11公里处陶村镇张孝村。机场周边交通便利,毗邻大西客专运城北站与运城市汽车客运东站(今运城旅游集散中心),有机场大道与市区相连,S87(运风高速公路)、S75(侯平高速公路)、和S7501(运城绕城高速公路)形成了运城通往西安、渭南、三门峡、郑州、太原、临汾、晋城等地级市的交通网,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现设有客运保障部、安检护卫部、地面保障部、机务保障部、运行保障部、应急办、货运部、安全监察部、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经营管理部、市场销售部、规划部、空管站等15个部门。驻场单位有航油站、航食公司、公安分局。2012年5月27日,运城关公机场T2(新,国内)航站楼正式开门迎客。此次新航站楼扩建工程是按照满足2024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高峰小时875人次、货邮吞吐量8000吨的需求进行建设的。航站楼的投入使用,将更好地满足运城以及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8. 太原市旅游集散中心
位于太原市迎泽区的柳巷,是太原市目前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柳巷商业街区东起五一路,西至解放路,南至开化寺街,北到府西街,该商业区不仅在太原市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观光价值。
商圈的基本格局是“一轴、五区”,一轴就是南北贯通商业片区的柳巷商业街,四区就是鼓楼街以北,柳巷以西,以食品街为中心的饮食区、桥头街以北,柳巷以东的铜锣湾大型综合商业体、桥头街以南、柳巷以东的自然休闲游玩区一文瀛湖(儿童公园),还有就是鼓楼街和开化寺街中间的集中的小商品区,再就是迎泽大街以北,开化寺以南的酒店商务区,该区域内有五星级的“迎泽宾馆”,有超高层办公其写字楼“盘古一号”。
一、宋代太原城市建设及其商贸活动
北宋初年,为平定北汉政权,完成全国统一,太祖、太宗两朝数次讨伐晋阳,历时十余年之久。攻灭北汉后,宋太宗赵光义焚毁晋阳,“诏壅汾河、晋祠水灌太原,堕其故城”。太平兴国七年( 982 年) ,宋太宗命潘美在汾河以东的唐明镇附近( 今羊市街) 修筑城墙,建设新城,从而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太原城的基础。
太原在城址迁移之后迅速发展,商贸活动也繁荣起来。这一时期太原城商贸活动的繁荣,首先得益于北宋统治者实行的鼓励商业贸易政策。宋太祖即位后,就下诏减宽商税,发展商业,宋代城市中商业活动因而十分繁荣。太原作为宋朝北部边境的重要城市,自然得风气之先,商业获得了进步和发展。
太原商贸中心的形成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太原商贸集中在城市的南门(开远门)地区,也就是今天大南门一带。
宋代太原城市商贸活动在开远门一带的率先繁荣,是柳巷商业区形成的起步阶段。柳巷此刻还处于太原城东门——朝曦门的附近,“乃是当时并州东门‘朝曦门’内北侧的一条南、北向的小巷,因为种植有不少柳树,取其名为‘柳巷’”。
二、明代太原商业的发展和商业区域的东扩
明代将太原作为九边重镇之一,所谓“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治乱”,明代统治者十分重视作为山西首府的太原城的建设。洪武三年( 1370年) ,朱元璋第三子朱棡受封晋王,驻守太原,统治山西。鉴于宋代太原城规制较小,在朱棡的授意下,永成侯谢成在洪武九年( 1376 年) 对太原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在宋代太原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东、南、北三面进行扩展,在太原城整修扩展的过程中,太原商业中心也开始从宋代的大南门一带向东、北扩展,柳巷、钟楼街一带渐次成为商业区的中心,商贸活动开始活跃。
柳巷地位的提高与晋王府的选址密切相关。由于太原城西紧靠汾河,为了避免水患对王府造成的危害,晋王府选择在远离汾河且地势较高的太原城东位置,紧靠宋代太原城东城墙兴建。
靠近晋王府和诸行政衙署的柳巷、钟楼街一带近水楼台先得月,迅速成为都市商区。这主要表现在为了满足晋王府及周边宗室府邸、行政机构和达官显贵的日用开销,必然要求王府周边有大的商品集散和贸易场所,而当时的商贸中心在晋王府西南部的大南门一带,与王府相距较远。为此,晋王府在王府与大南门商业中心之间设置了一处专为达官贵人服务的商店,即晋府店( 今钟楼街和羊市街的交界处) 。此举将大南门一带与柳巷一带连为一体,将柳巷纳入到大南门一带商业活动的范围中,商业的触角开始向柳巷一带延伸和扩展。
三、清代太原城市布局的变化和柳巷商业区的形成
清代原晋王府周边多被征为军事用地,促使行政衙署、居民建筑和商业、手工业活动向军事用地的西南方,也就是柳巷一带迁移。这样太原城市的商业布局更加集中,从而加速了迎泽门一带的商业区域与明代形成的柳巷、钟楼街一带的商业区域连为一体,东到当时的桥头街,西到在宋代就已比较繁荣的柴市、麻市、羊市一带,南到大南门、米市街一带,北到当时县前街,形成了以柳巷为中心的商业街区雏形。
清代中期是柳巷商业区最终形成时期。道光《阳曲县志》卷二《舆地图下》载,“
省垣民居比栉,铺业麟排,需用繁多,百工之事,终岁无休息时
”,又描述“(大钟) 寺内及东西街货列五都,商贾云集,踞街巷之胜”。当时的柳巷、钟楼街一带,商贾云集,形成了活牛市、羊市、米市、靴巷、帽儿巷等有专门商行分布的街巷。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经营有道的巨商,如乾隆年间阳曲县的巨商王绳中,因经商迅速致富,曾将 100 万两白银献给皇帝,被称为“百万绳中”。
四、近代社会变革与柳巷商业区的发展
近代以来,柳巷商业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外地商贾大量涌入。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整体发展,区域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作为太原城的商业区,柳巷迎来了大量外地商贾。这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天津商人黄厚甫开办的华泰厚服装店,天津乐仁堂药店的太原分店,河北贾氏兄弟创办的双合成糕点店等。特别是 1907 年正太铁路通车之后,太原交通条件获得巨大改善,外地商贾纷至沓来。
第二,经营商品种类繁多。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品生产的繁荣。这一时期的柳巷商业区一改当年“所为皆日用寻常,无新奇精巧之技”的状况,商业区内经营的商品种类十分丰富。区域内分布有宏顺德、大隆祥、庆记等绸缎庄,大兴茂、志成、福利生、庆华源、履华新、亨升久等鞋店,中华、中德、顺天立等药店,老香村、双合成、六味斋等副食品店,福泰诚等珠宝店。这些商店经营的商品,品种齐全,质量上乘。其中,亨升久鞋店位于靴巷,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 由寿阳人梁晋亨创办,相传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逃至太原时曾大量购买该店生产的“武备鞋”,并赐名“回京鞋”,亨升久由此生意大振。
第三,商业区功能日益齐备。这一时期,柳巷商业区的功能得到丰富,不再仅是单纯从事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场所,增添了货币信贷、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餐饮服务业也大量出现。柳巷饭店、饭铺较多,著名的如清和园、永寿亨、认一力、景胜园等,这些饭店以经营山西面食为主,成为太原市民休闲、会客的重要场所。由于山西票号的发展,近代金融业滥觞于此。柳巷商品经济的繁荣刺激了以货币信贷、资金融通为主要业务的金融业的发展,各类当铺、钱庄大量出现。1902 年,经岑春煊奏准,清政府在活牛市街设立晋泰官钱局,除办理藩库收支外,还办理银钱兑现,也办理一些官商存贷业务。
参考文献:
[1]苏贵君. 城市综合商业街声景观的初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2]康玉庆,宋儒.太原柳巷商业街区的形成与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2013,14(02):54-57.
9. 太原府城游集散中心
1.平遥古城
始建时期:周宣王时期
平遥古城是山西地区一座非常有名的古城,在山西十大景点排行榜中,这座古城的位置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平遥县境内,是我国一座有着两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城内保留着比较完整的明清朝时期县城的建筑物。
2.碛口古镇
始建时期:明朝
碛口古镇是山西地区一座处于黄河周边的古镇,这座古镇的位置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吕梁山西边,整座古镇的面积有着108.45平方公里,古镇内保留着许多之前年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和古物。
3.汾城古镇
始建时期:唐朝
汾城古镇是山西地区一座保留了大量古建筑物的古镇,这座古镇的位置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境内,这座古镇从唐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建立,历经了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多个年代。
4.青龙古镇
始建时期:清朝
青龙古镇是山西地区一座知名度比较高的古镇,这座古镇的位置位于山西省阳曲县尖草坪区的侯村乡境内,古镇上保留着清朝时期完整的居民建筑物,还有着清朝时期的祠堂和龙王庙。
10. 山西集散旅游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首先了解山西这个城市。一方面说,古代祖先筑城兴市除了发展城市的政权职能外,客观上对城乡人民发展商品交换,
保护城内工商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使了城市人口群落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在城市的集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这不仅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城市逐步成为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成为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摇篮和载体。
人文历史文化古迹,山西是美丽的城市所以才回去开发旅游资源因为有它的优势,这里应该有当地的传说或故事吧 用这点都可以吸引人群。
以此成为令人想往的地方。人类的智慧、文化和历史就在城市打下了一连串的印记,并随着时光的流逝,
遗留至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遗产。这不仅具有考古的文物价值,而且,成为我们追寻祖先足迹的
极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孪生兄弟。
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初探
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初探(引用)
一、山西旅游资源特点
(一) 自然旅游资源基础雄厚,但空间组合性较差。
山西自然风光秀丽,主要以名山、瀑布、泉水,野生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为主体构架,充分体现我国北方“粗犷、雄厚”的风光特色 。已开发的名山有五谷山、恒山、芦芽山、灵空山、绵山、历山、老顶山、灵帝山、卦山、天龙山、五老峰等。另外还有大同火山群,集中了第三纪和第四纪的火山近30余座火山,保存完整,是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天然水景资源以规模壮观的大河、流泉、飞瀑最为突出,著名的有黄河、汾河、桑干河,壶口、娘子关瀑布及汤头温泉,奇村、顿村温泉,夏县温泉等,位于运城盆地的运城盐地,不仅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湖泊旅游胜地。另外,山西境内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自然保护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有省级自然保护区——蟒河自然保护区和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既可作为生态系统研究基地和丰富多彩的生物物种博物馆,又可作为一项不可多得的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旅游资源。
但是,从空间分布来看,山西众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中有近三分之二位于远离城镇,资源之间组合性差,很少有比较集中的景点群出现,加之交通不便、山区经济比较落后,从而使旅游景点吸引力降低,生命周期得不到延长,不仅给资源开发增加难度,而且也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了目前虽然旅游资源丰富,却很多是“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局面。
(二)人文旅游资源以文物古迹宗教建筑为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资源上相似性大,吸引力相对较弱。
山西省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全国保存完好的地面古建筑属唐宋以前的,山西省就占70%以上,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国家保护级文物名列全国第3位。省级重点保护古迹300余处,县级保护的历史文物达2000余处,因而有“中国地上历史博物馆”之称,大部分文物古迹,壁画建筑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山西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者区。目前,有国家级及省级保护的革命纪念地16处,大部分已开发瞻仰、凭吊和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构成山西省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
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是不断发展的传承文化,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山西有许多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如寒食节、添仓节、油糕节等民间节日;剪纸、面塑、皮影戏,身歌剧、民歌、地方戏曲、社火、灯展、庙会及丰富的地方特产,汇聚为山西民俗风情的海洋,目前,全省已建成了村、乔家大院、河边村等三处民俗博物馆,分别反映了全省南、中、北三个地区不同的民俗特色。
从总体评价,山西省人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是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是:(1)山西缺乏象北京故宫、长城和西安秦佣那样资源垄断性高,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古迹名胜。(2)全省人文旅游资源相似性大,宗教特色显著。全省仅寺庙、殿堂、道观就有3000处之多,这种状况不利于旅游活动层次的提高。(3)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相对分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吸引力。
(三)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配合较好。
由于自然条件的特色和历史的原因,山西的自然旅游资源常常成为人文旅游资源的背景,两者在特定的环境中,紧密结合成统一的整体,使旅游地形成一种综合的组合形式,游客可以通过一景、一地的旅行和游览,既饱览了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同时又能达到考察研究、论古探奇、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壶口瀑布、北武当山和五老峰中,除壹口瀑布外,其余四个皆是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点缀有宗教建筑、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活动的效益,丰富了旅游项目的内涵,是山西旅游资源开发非常有利的一面。
二、 山西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 从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看山西旅游客源市场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市场呈现出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及康体等专项旅游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对山西的国际旅游业更为不利。山西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等观光旅游资源为主,而为满足各种特殊旅游活动如度假、休闲、娱乐、购物、寻奇、探险等专门层次需要的旅游资源较为缺乏,因而跟不上国际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虽然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有关部门着手开发了几个旅游度假区,但是从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需求和应具备的区位条件来看,山西在短期内不可能建成有国际意义的旅游度假区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外出观光旅游已成为居民消费热点之一,对于居民收入较高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居民更是如此。1996年,国内旅游区人数已达6.4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值达1600亿元,而且国内旅游业已超出国际旅游业产值。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9.5-10.3亿人次。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将成为山西旅游发展的有力拉动力。一方面,山西有着紧靠东部沿海地区的优越区位,“近水楼台可以先得月”;另一方面,我国国内旅游业处于以观光型为主的发展初期,也就是说,现阶段居民出行旅游的目的地一般为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和文物古迹旅游地,这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融合一体为资源特色的山西旅游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种机遇。
(二)从旅游客源市场看山西旅游业的地位
首先,山西国际旅游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国际旅游人数(包括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总的来说呈递增趋势(表1)。从1980年到1996年16年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70.66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2%,旅游外汇收入年增长率为20.4%,旅游业作为一项创汇产业在全省的外贸体系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全国国际旅游发展状况来看,山西国际旅游业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不含重庆)、自治区(除台湾)中,从1986年到1996年,山西省国际旅游人数及旅游创汇比一直在第24-28位间徘徊,即使是在较大增长的1996年,亦仅位次第26位,仅多于宁夏、青海、西藏、江西等省。其次,国际游客入境平均停留时数短,消费水平较低。1988年国际游客在晋停留天数为每人次1.43天,人均购物消费26元(人民币外汇券)。1996年增加到2.8天,但人均日消费仍低于同周边的河南、陕西等省。旅游商品销售额低,是影响山西省旅游外汇收入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山西国内旅游的市场前景看好。相对于国际旅游市场来说,山西国内旅游市场比较活跃,而且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表2)。1985年国内旅游人数不足400万人次,1996年增加到1318万人次,回笼货币相当于1985年的20多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30%,而且国内旅游人数及回笼货币数额超过新疆、江西、吉林等省,与福建、黑龙江等省接近,这说明相对于国际旅游业来说,山西国内旅游业在全国还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三、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及问题
(一)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条件
从山西旅游资源吸引范围分析,由于山西旅游资源属于国际吸引向性的国际级和国家级资源较少,目前只有五台山、壹口瀑布、大同云岗石崖、解州关帝庙、恒山、应县木塔等景区具有一定的吸引能力,而这些资源中又缺乏象北京故宫、长城、西安泰佣、广西桂林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景点。一些潜力大的旅游资源仍处于待开发状态,短期内也难以吸引大量的国际游客。相对来说,山西旅游资源中具有国内和省内吸引向性的旅游点服务,尤其是晋祠-天龙山风景区、五老峰风景区、历山自然保护区、黄崖洞风景区、管涔山风景区、灵宝山风景区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组合较好的景点,虽然目前还难以吸引大量的国际游客,但却能引起国内及省内大中城市旅游者的兴趣,发展国内旅游潜力很大。
从旅游区位条件来看,山西省地处中部地带,位于京津、西安、中原(洛阳、郑州、开封)三大旅游热点之间,这对山西旅游开发即是优势也是劣势。首先,由于缺乏便捷的国际交通口岸,加之距主要客源国较远,从入境海外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看成为劣势。1995年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的资料表明,在来华旅游者中,只游览1-3座城市的旅游者占74.2%。就华北地区,京津、西安及中原地区是国际旅游的热点,1996年这几个地区的海外旅游人数为北京218万人次,陕西51.04万人次,河南24.2万人次,而山西只有9.6 万人次。由于缺乏与这三大旅游区竞争的高垄断性旅游资源,山西只能定位在上述旅游区的分流区层次上,而分流区的市场是较小且不稳定的。这种状况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估计不会有较大转变。另一方面,旅游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达的国际旅游离不开发达的经济水平及外向性经济的推动。而山西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薄弱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单一畸重的产业结构,以及山西“煤炭大省”对旅游资源的形象及游客心理的影响,也成为山西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限制因素。
其次,对于国内旅游客源来说,由于国内旅游的主体是大中城市居民,山西周围有京津、西安、郑州、石家庄、济南等大城市及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山东和河南省,有可观的市场潜力。随着太旧高速公路的开通,风陵渡,太阳渡黄河公路大桥的建筑及侯西、侯月铁路线的正式通车,山西与京津、冀、陕、豫的交通状况有了显著改善。目前,太原到原平的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形成从京津冀到山西东部的旅游环形线路,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者利用双休日到山西旅游已成为可能。所以,着力开拓周边地区客源市场,是山西近期内的主要目标。与南方旅游资源相比,山西旅游资源有着南方所不具备的雄深、粗犷的奇险的特色,而且众多的山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都是消夏避署、回归自然的好去处,这些都可作为山西开拓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方旅游市场的有利条件。
(二)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盲目性,旅游项目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准则。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群众集资开发的旅游项目逐渐增多,说明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多、风险小”的行业特点已引起地方政府及群众的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的科学分析和了解,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有些项目近距离重复,质量品位低,不适应市场需要。例如前一段时期在全国兴起的“人造景观热”影响到山西各地,很多地方的人造景观在内容、形式及制作上都显得粗糙、混乱,经不起推敲,令游人观一而三,游兴索然无味。这样的景点也许暂时能取得一些效益,但其内在的特性决定了其生命周期短,因而不会维持很久,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很多人造景观往往附着于原有的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之中,破坏了原有资源的特色和形象。因此,山西旅游部门急需理顺管理渠道,对全省各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及全面的可行性研究,真正从长远着眼,运用可持续发展及永续利用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开发。
其次,在旅游资源区域开发过程中,管理机制不顺,缺乏整体协调,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在一个风景名胜旅游区内,可能有五个同等级别而又互不隶属的管理机构,分别是风景管理局、文物局(治)、宗教局(处)、旅游局及当地政府。由于各自管理体制不一,投资重点和利益也不一样,致使景区在投资、建设等方面不能配套协调。如壹口风景区是全国四十佳之一,瀑布属于风景局管理,投入大量资金,而与之一体的“旱地行船”和清长城是文物局管理,认为只是一般文物,不作重点开发,所以使景区建设一直不能整体同步进行,影响景区价值的发挥。这种管理混乱、效益低下的局面严重困扰着山西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其次,各旅游区之间缺乏区域间的联系和协调,造成了旅游区间的盲目竞争,同时也难以形成通畅的旅游线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极为不利。
四、 山西旅游资源区域开发对策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旅游区域开发仍处于开发的生成期阶段。根据经验,在这一阶段中,旅游业的关键性举措主要是要丰富风景点结构,加强景区建设。具体开发对策如下:
(一)按照择优开发、保证重点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区域开发模式。
由于旅游资源区域开发的财力和物力有限,不可能采取“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所以在制定旅游发展政策,选取项目投资时,应该首先在资源质量高,旅游基础好的部分地区实行择优发展战略。山西每年可用旅游开发的资金约2000多万元,应把这些不同渠道来的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扶持重点景区的建设,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整体规划,统一布局。从全省旅游资源区域开发来看,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大同、扬州、太原、临汾 、运城为主体的八大旅游区格局,各旅游区资源丰度不同,开发程度也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单一腹地”开发模式
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的地区,只能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重点开发一、两个场所值大,等级较多的旅游景点,把集中开发的几个旅游地作为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通过自身发展能力的增加和完善来带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单一旅游中心地——腹地体系的蛛网式结构。如吕梁旅游区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吕梁山区,旅游业刚刚起步,今后应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风景区作为重点投资开发项目,建设配套设施,改善交通条件,扩大其影响,还可与距其不远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进行联合开发,以二者旅游规模的扩大来带动 梁旅游区的旅游发展。
2、“等级序列”开发模式
太原、大同、忻州旅游区属于旅游资源价值大,开发程度较高的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一个或几个多级别的旅游中心地,而且这些中心旅游景区在区域内已具有较强的集散功能。对旅游区的功能、规模及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这些旅游区的资源开发应以中心旅游景区为依托,在不断完善中心景区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和建设潜力大的旅游资源作为次一级的增长极,逐步形成旅游中心——次级旅游中心——旅游腹地的通道网落式的空间结构,从而实现区域旅游的全面发展。如忻州旅游区中,五台山风景区是忻州地区的一级旅游中心地,区内其它旅游景点虽也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但目前还未能达到象五台山那样的吸引规模。今后除继续开发五台山各个台顶,开通改造台怀镇至五个台顶的道路,配套完善各台顶的服务设施等项目外,应加快开发管渗山——芦芽山风景区及代县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它们同五台山景区的联系,形成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大旅游圈,推动忻州旅游区向更高层次迈进。
3、“多核一共生”开发模式
在拥有若干个特色各异,规模相似,功能互补的旅游中心地的旅游区内,应充分发挥各旅游中心景区的功能特色和资源优势,形成多旅游中心——腹地网络式的中心集合体,共同带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如运城旅游区,区内存在着多个级别较高的旅游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 山)云(梦山)自然保护区。这些旅游景点都已具有一定的吸引能力;其次,近年来与河南省联合开发的“黄河游”项目也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因此,运城旅游区应继续完善“黄河游”及“关公故里游”等项目,大力开发五老峰风景区,历山自然保护区的观光、避署、休养、科考旅游,修复永济鹳雀楼及唐开元铁牛馆,舜都萍坂古城;加强各中心景区的联合,开发环状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国防国内旅游市场。
(二)选定目标市场,针对市场进行资源的开发及设施建设。
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前提,遵循一定的市场原则,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市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营、所以,客源目标市场的正确定位是旅游资源开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山西而言,发展国际旅游业相对于国内旅游业说,短期内还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往往需要付出比国内旅游收入更多的成本,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山西不应再把重点放在国际旅游上,而应从实际出发,把眼光移到国内旅游市场的开拓,以国内旅游为主体,着眼发展大众化旅游,开创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旅游形式和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国内旅游者的宣传促销,为一般群众旅游者提供方便的旅游条件,同时积极创造发展国际旅游条件,以国内旅游带动国际旅游的稳步发展。根据山西省旅游资源状况、旅游业基本运营态势及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笔者认为,山西省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应该是:以国内旅游为主体,逐步培育进军国际市场的配套条件,以国内旅游带动国际旅游的发展。
(
11. 山西旅游集散太原中心
截至2024年1月28日,太原市辖6个区(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3个县(清徐县、娄烦县、阳曲县)和1个市(古交市)。
太原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北接忻州市,东连阳泉市,西交吕梁市,南邻晋中市,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泊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