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外国的语言自己一个人怎么去外国旅行
首先,机票和酒店要提前在国内订好。
其次,英文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出国旅游,即使再蹩脚的英文,也得硬记上两句:
最要紧的一句:Canyouhelpme?(你能帮帮我吗?)
依我们通常的经验,对方如果能听懂这句话,并乐于帮助你,他一定会耐心去听你接下来讲的,或理解你的动作语言。无助的时候就请向你身边看起来比较面善的人请求帮助吧~
第二句,把所住酒店的英文名字记住,在陌生的国家走丢是很常见的事情,记住酒店的英文名字,让***或出租车把您送回去,那么很多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出国旅游麻烦吗,有哪些建议呢
出国旅行第一次是个瓶颈,有了第一次,就可以越来越熟练。具体操作:
1:护照,因私护照,就是你的国际身份证。
2:签证,想去哪个国家,适合纸质签证,电子签证(网上办理),落地签,免签,有条件免签(美国签证,秘鲁,格鲁吉亚免签),等等,具体看哪个国家适合什么签证,根据使馆要求申请。
3:签证手续没有问题,可以根据时间选择特惠机票。有钱可以不考虑这个。根据自己想去的地方设计时间长度。
4:有机票基本确定了行程,个别地方可以根据情况修改。
5:根据情况可以预定酒店,合理规划每个地方的时间,最好选择可以免费取消的。
6:根据情况准备旅行用品,诸如此类。
7:时间已到,可以出发。最后提醒,为了家人和自己旅行安心购买旅行保险。
出国旅游必买10件物品
一、羊毛制品:在新西兰十大必买特产中其羊毛制品真的是火遍全球,发达的畜牧业,天然的农场,合理的喂养,使得当地的羊毛拥有着舒适、柔软且十分贴身的优势。据了解其羊毛制品在种类上也不仅仅只限于羊毛衫等等哟!
二、精油:要论精油的天然性和实用性,那新西兰的精油定会是很多朋友的首选,其制作精油的原材料都没有任的农药喷洒,而且整个精油的味道也是属于比较清爽大众型的。目前当地的精油用过的朋友在回购率上非常的高。
三、葡萄酒:新西兰在世界葡萄酒领域还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如果去到当地完全可以挑选几瓶合适的作为伴手礼或者自己享用。当地的有葡萄酒庄是非常开放的,所以整个的制作流程一目了然,口感和品质值得信赖。
出国旅游回来要隔离吗
出国出国旅游回来肯定是要隔离。因为疫情的原因,不管你从那个国家回来都需要隔离。而且隔离正常会随时在改变,需要你及时查询并按规定执行,这不仅是对别人负责任,更是对自己负责任。
从7月1号起,从外国回中国,实行的事7+3的隔离,其它集中隔离,三天居家健康观察。
疫情开放后你们会马上出国旅游吗
最近这两周,欧洲的多个国家以及北美逐渐开始复工了。然而,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地,感染的人数仍然在持续攀升,其中一些国家的新增病例数在两个星期内翻了倍。就在上周,世卫组织宣布,继欧洲之后,美洲地区成为疫情的新“震中”。
可以说,这次疫情的暴发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而且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多米诺骨牌会不会出现“回潮”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可能性,不少行业的从业者不得不开始重新做打算。此前大家只是觉得,扛过这段就好了,但现在得调整思路了,得琢磨如果跟疫情长期共存,怎么能杀出一条出路来。
旅游业,可能就是一个不得不做出改变的行业。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有一篇文章指出,这次疫情将会给人们的旅行习惯,带来长期的、根本性的改变。Airbnb的创始人BrianChesky,管这种改变叫做“旅行的再分配”。
我们先来说说,为啥旅游业可能是个不得不改变的行业。
我们都知道,在疫情期间,旅游行业是一个受冲击格外大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外伤”,我们都能看到,也很容易理解,就是需求锐减。
就拿航班来说吧。国际旅行数据提供商OAG做了一个统计,进入五月,全球航班的数量相比起去年下降了70%左右。在疫情较为严重的美国和欧洲,5月航班数量同比下滑接近85%。像是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去年4月总计承接了680万的旅客,今年4月只有20万人;而美国的交通安检部门呢,去年4月经手的旅客有7000万,今年只有320万。
相比起欧美,中国的情况当然好很多,不过从数据来看,恢复的过程仍然路漫漫。根据OAG的统计,截止到5月份,中国航班数量相比起去年仍然低30%。
不过,如果单看需求的下降,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件事对于旅游业的冲击。旅游业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这本来就是一个抗压能力比较弱的行业。需求锐减,是旅游业的外伤;旅游业自己本身的脆弱性,也同时在制造“内伤”。
我们还是拿航空业来举例。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行业,可能会觉得,这个行业财大气粗啊,毕竟坐一次飞机那么贵,飞机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收费服务。
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航空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利润薄到什么程度呢?
《华尔街日报》做过一个分析,说在国外,如果一趟航班有100个座位,利润有多少呢?利润只有1个座位赚的钱。
剩下的99个座位,覆盖了各种各样的成本,比如燃油的费用需要29个座位的收入来覆盖,人员薪水需要20个座位,政府税费需要14个座位,维修费用需要11个座位等等。反正这么算下来,这么一趟100人的飞机,得有99%的上座率才能赚到钱。
当然,平均下来没有那么夸张。总体来说,对于国外的航空公司来说,上座率达到2/3,才有赚钱的可能。
那咱们国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在公众号“蓝翼说”上看到一个分析,说国内一趟航班,从每个乘客身上,也就能赚到一两杯星巴克的钱。
如果把国内三大航的利润拿出来,除以运送的旅客人数,你会发现,国航平均运送一个旅客,赚63块;东航赚27块;南航赚20块,而这三大航的业绩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当然,这种计算方式比较粗暴,不过通过这笔账,我们能很直观地理解,为什么旅游业的抗打击能力不强。
所以你看,为什么我说,旅游业可能不得不做出改变:如果疫情持续,或者说,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反复暴发,旅游业现在这么脆弱的经营模式,是很难抵抗住这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
那么,旅游业具体有啥应对方法呢?难道只能大规模裁员么,缩减成本么?
没这么简单。《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引用了AirbnbCEOBrianChesky的观点,说现在旅游业面临的情况不仅仅是规模缩小。就像我们在开头提到的,他认为,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再分配”redistribution,旅游行业需要为“后疫情时代”主动做出调整。
什么意思呢?
首先是旅行消费的再分配:人们选择旅行的地点,将会本地化、乡镇化。
本地化,很好理解。不少国家关闭了国境,或者要求跨境旅游进行隔离,所以很多人就转而选择了国内出游。
比如,韩国4月份出去旅游的人里,有四分之三都是国内旅游。相比之下,平时这个比例只有一成左右。再比如,Airbnb发现,从全球来看,国内预订现在已经占据平台上80%的订单。还有不少人预订离自己家不超过80公里的民宿。《经济学人》分析,这有可能是人们怕隔离策略临时改变;距离近的话,即便隔离政策改变,也能开个车就回家。
不过,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国内游客不是替代了国际游客这么简单。国内游的地点,也发生了变化。一句话概括这个变化就是,小镇雄起。
你想啊,一个大城市为啥吸引人?不就是生活方式嘛。比如去纽约,得去百老汇看场演出吧?来北京,得泡泡三里屯的酒吧吧?但是疫情之下,大部分人可能更想找个没人的地方,摘了口罩,享受一下自然风光。更何况,展览、演出、社交场所本来也恢复得缓慢。这么一来,大城市的吸引力就下降了。
《经济学人》观察到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农村乡镇或者更偏远的地区旅游。比如,在美国,酒店连锁IHG,生意最好的酒店都是海边的;美国南部一些海边景点,入住率甚至高达六成。
BrianChesky认为,其实这种从城到乡的旅游偏好,本来就是一个长期趋势。只不过,在疫情发生之前,他预计这种趋势得二三十年才能成气候,没成想,疫情让它大大加速了。
游玩的地点变了,人们策划出行的方式,也变了。
过去出门旅游,大部分人会提前做规划,比如提前几个月、半年。但《经济学人》采访的一位旅游业专家指出,人们现在预订机票,要么是提前特别久,要么就是拖到不能再拖的最后一刻。这位专家甚至开玩笑说,以前有人lastminute最后一分钟预订,现在的做法可以算是lastsecond最后一秒预订。背后的原因是担心疫情变化打乱出行计划嘛。
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酒店、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可能也需要随之调整,因为这些行业一直依赖顾客的预付来支持现金流。这是我们会看到的第二点转变。
第三点转变,是运营资源的重新分配。
过去,我们安排旅行的交通和住宿,看重的东西往往有好几样,比如价格是不是合理,住的是不是舒适,服务贴不贴心,房间干不干净。但是,疫情过后,人们最看重的东西将会是“洁净”。这也意味着,无论是酒店还是航空公司,都会在这件事上分配更多的资源、花更多的精力。
对于酒店来说,这意味着高大上的地毯、沙发上的抱枕可能会消失不见,因为旅客宁愿住得简陋一点,也要选择消毒更彻底的房间。自助餐可能会取消,入住可能会电子化、无人化,总之,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场合。
而对于航空业来说,一些过去的“标准”服务要被取消或者改变。往小了说,飞机餐食有可能会被简单的袋装点心和瓶装水取代。往大了说,机舱每天可能需要加大消毒清洁的频率。这就意味着一架飞机每天能够周转的班次可能得减少。班次减少,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依赖高周转模式的廉价航空公司了。像是JetBlue、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这种走低价路线的公司,竞争力可能就会下滑了。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泊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