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了,不麻烦很简单是不可能的,毕竟国家、地区太多了。说说纬度,其它的你自己找吧。
“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理区域无论从自然地理条件,还是从历史、经济发展方面,都有许多共性。本节从连两洲、通两洋的地理位置、山河相间的中南半岛和多火山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等方面讲述了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从热带经济作和水稻生产、锡矿和石油的开采等方面讲述了东南亚的经济特征。
“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如:南亚的河流流向受地形影响特别明显,所以将它与地形放在一起讲述;南亚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地形对气候特点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南亚的农业受益于热带季风气候,特别是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西亚” 一节,从陆地上、空中、海运上三个空间维度,从古代和现代两个时间段上充分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十分典型的干旱环境下,如何发展农业生产,是摆在西亚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西亚的灌溉农业在全球独具特色,节水农业更是闻名世界。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在教学中要强调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分布和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这里的石油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的路线。本节教材紧紧抓住了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联系,这不论对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发展智力,还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有好处。
“欧洲西部”一节,重点选取了“位置与范围”、“雄厚的经济实力”、“繁荣的旅游业”三个方面内容。突出了欧洲西部的人文特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必然要涉及到一些自然方面的知识。如“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时,就有必要补充:什么是峡湾、峡湾的成因;极昼、极夜的知识等等。对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掌握好知识的衔接,掌握好补充知识的尺度。本区面积虽小,但国家数目众多,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是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本区主要国家及分布是认识本区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而本区各国经济发展的概况、特点,繁荣的旅游业,是教学上应重点了解和掌握的地方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之所以放在一节,是因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节的教学重点由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等四个方面。教材在讲述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时,许多地方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既能清楚地表现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相似性,又能区分两极地区的差异。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因果关系。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与纬度位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纬度位置高,得到太阳光热少,气候严寒,降水以冰雪为主。由于蒸发非常微弱,这些冰雪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越堆越厚,形成了今日的冰雪世界。在南极洲,冰雪一方面可以反射掉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同时由于地势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南极洲储备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同时将煤、铁等矿产资源深深埋在冰雪下。这里保存良好的原始风貌吸引了众多的科学家来考察、探索。这部分内容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绝好材料。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泊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