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问的确实有点迷茫了,这是典型的民俗文化,不存在谁影响了谁。这种民俗文化不存在地域性,没有地域之分。比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的有些建筑确实和东南亚某些国家相似,因为在民俗文化中很多因素是相同的。在比如,云南德宏有傣族,缅甸也有傣族,那你能说是先有中国的傣族还是先有缅甸的傣族吗?所以,这不存在谁影响了谁。民俗文化的体现也有很多方面,建筑,语言,服饰等等这些都存在相同的因素。
普洱茶与西双版纳及傣族的渊源
普洱茶的历史渊源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候遗种”(武候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之兴旺,现今还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马古道,1.5米宽,断续数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30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12.5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有兴趣者不妨往之一观。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泊爱旅游